最實用的 NFT

在區塊鏈使用 NFT 創作而不是炒作,就像是一個人在浩大的富士山面前划著小船,只有自己能體會樂趣。(圖為逗子市葉山町)

六種不同的 Writing NFT 使用場景

LikeCoin 鏈上的 Writing NFT 即將在四月全面開放使用,本文將總結我過去的經驗,分享六種我個人的使用場景給各位參考,最後探討為什麼我要特別強調是「好用」的 NFT。

Writing NFT

Writing NFT 是以文字創作為出發點,把文章本身上傳 IPFS 以及 Arweave,再將創作的 Metadata(封面、敘述、作者等資訊)登記成 ISCN(類似圖書館的 ISDN)上傳到 LikeCoin 區塊鏈。

以這篇〈把職涯當投資〉的 Writing NFT 為例,你可以在第一眼看到封面圖、敘述,按下 View Content 之後會跳到我的部落格文章網址 https://leafwind.tw/2022/12/12/career-as-investment/

再往下瀏覽會看到創作者,也就是我鑄造 NFT 時寫的訊息:「自我揭露並不容易,鼓勵我持續做下去的理由,就是相信文章會對那些也在職涯中徬徨的讀者有幫助。」

最下方則會顯示註冊的 ISCN 索引,以及本體被備份在 IPFS、Arweave 上的位置。

從 Writing NFT 開放使用以後,我就把每篇部落格文章做成 NFT,現在已經超過了三十篇創作。

原本我的文字創作一定會放在自己的部落格,現在同時鑄造 Writing NFT 已經成為我創作的最基本動作之一。

這個收藏的儀式感、以及「收藏」本身,都增加了讀者與創作者的關聯性。讀者對我不再只是某個來看過文章的「某人」,消失在網路與時間的洪流當中。

我甚至不需要知道讀者的任何個資,就可以收集鏈上資料,在特殊的時刻發給他們 LikeCoin、或是新著作搶先閱讀(當然也是用 Writing NFT)、甚至是一張鏈上小卡片。

Book NFT

既然有文章做成 Writing NFT 保存,那當然就有 Book NFT。

高重建的〈我不投資〉便是 LikeCoin 鏈上的第一本 NFT 書,內容完全公開,但擁有 NFT 則是代表你「買」了這本書,還能拿到作者簽名。

目前我收藏了兩本 NFT 書,計畫未來自己也能出一本。

Image (IllustBuy) NFT

Writing NFT 雖然是為了寫作而生,但除了大小之外並沒有格式限制,所以若單看封面,它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圖片 NFT」。

任何人都可以自己製作圖片 NFT,而 IllustBuy 這個插畫/設計委託平台便整合了 Writing NFT 的功能,推出鑄造 NFT 的功能,讓所有人都可以簡單地上傳圖片、並在平台上販售自己的 NFT。

從台灣回日本之後,從友人手中接回我家寄養的寵物(名字叫學妹),起初覺得她明顯變胖了,想著可能是朋友對她太好所以發福並沒有特別在意。

過了幾天發現不太對勁,似乎是整個肚子都水腫了起來,看了醫生才發現卵巢附近有病變造成積水腫脹,於是網友吐司大大幫我畫了一張學妹圖,祈禱她能健康的變成老阿嬤。

這個 IllustBuy NFT 就是我徵詢吐司同意之後鑄造而成,紀念從遙遠的另一端,「陌生人」傳遞溫暖的時刻。

現在學妹雖然肚子還有點腫,但在吃藥與細心照顧之後狀況也暫時穩定了,希望她可以完全康復、再快樂地活下去。

Video NFT

有文字、有書、有圖片,下一個當然就是輪到影片了,我用一段自己很喜歡的 Ricky Gervais 訪談作為例子。

Ricky Gervais 是一位英國喜劇演員、演員、導演、製作人、編劇和音樂家,後來進入喜劇界發展。他這段發言非常中肯地描述了當今社會極化的問題,並且也精準地描述了極端的兩端其實連接在一起,如同儒家所說的「過猶不及」。

這段影片早在 Writing NFT 開放之前就已經被我註冊到 ISCN 上面存放在鏈上,但遲遲沒有轉換成 NFT。

現在剛好有機會把它鑄造成 NFT 展示出來,也讓別人也可以收藏。

Archive NFT

這個是 Shoebillcoin 曾經參與神戶動物王國群眾募資專案:「花、動物和人之間的橋樑」的紀錄。

神戶動物王國擁有日本最大的鯨頭鸛生態園「Big Bill」。這個 NFT 記錄了 Shoebillcoin 的參與。群募專案內容包含設置鯨頭鸛的繁殖展示設施、成功繁殖了日本珍稀瀕危物種奄美刺鼠等成果。

雖然我們贊助的金額並不多,卻也是集合眾人之力一起參與捐獻的活動。在活動結束後,神戶動物王國官網放上了感謝捐款者的頁面,但畢竟無法保證頁面何時會被撤掉、或是哪天官網改版,於是我把這個網頁註冊成 ISCN 放到鏈上,做成了這個 NFT,我稱它為「Archive NFT」。

Evidence NFT

在 FTX 事件爆發後,SBF 把自己聲稱用戶資金安全的 Twitter 發言刪掉了,但 web archive 上面還留有當時的發言。

當然,即使 web archive 還存在,也無法保證哪一天它會被消失,因此我利用 Writing NFT 的特性,把 SBF 的發言永久保存在 IPFS 以及 Arweave 上面,並且加上 ISCN 註冊作為索引,再放上他的頭像以及敘述,這個 NFT 就變成了一個無法抹滅的歷史痕跡。

往後如果有人提到,我就會把這個 NFT 貼出來說,這是我當年做的「鏈上剪報」,不會因為 web archive 倒掉或被審查而消失。

這其實也是一種 Archive NFT,不過因為比較特別,所以我也把它另外取了一個別名叫做「Evidence NFT」。

最實用的 NFT

在 NFT 或區塊鏈的世界,最多韭菜問的是要怎麼「賦能」,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

我們最常看到的「賦能」就是持有 NFT 作為收藏創作的證明、然後賦予它門票或會員證,去使用另一個專案的功能、去賭博、去增加收益。

然而,NFT 本身就擁有強大的功能、創作收藏品有它該走的路,只是大部分專案都不去針對創作收藏品的路線去雕琢 NFT 產品,而是用門票或會員證的概念去將它「賦能」。硬要把創作收藏品加上跟它無關的功能,是本末倒置了。

聽起來我是個自命清高的人,但我並不認為用來炒作的 NFT 就不應該出現,事實上我自己也會買。我不喜歡的是硬要把「創作收藏品」與「炒作功能」綁在一起販售的偷換概念行為,這就像台灣很流行把投資跟保險包裹在一起的儲蓄險,表面上又能賺錢又能給予保障,實際上它兩者都不如,只是用行銷話術在掩蓋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事實。

在以太坊,我們尚且還可以看到一些類似於 Writing NFT 的產品(譬如 Mirror.xyz),但在 Solana,絕大多數的 NFT 專案都只是在炒作,像 Metaplex 根本就沒有為創作者做任何事情,使用體驗甚至是負的,它只是為了讓專案方快速推出新的盲盒、暴力割韭菜的工具,完全浪費了 NFT 的技術優勢。

我每天都在「使用」Writing NFT,而不是想著買進它之後再賣出可以賺多少錢(事實上只要韭菜如我這樣想,多數就會賠錢)。而 Writing NFT 的使用體驗一直在進步,現在的完成度已經能滿足我的大部分使用場景。這篇文章僅僅是目前我想到的幾種使用方式,我也會繼續探索更多可能。

Writing NFT 還不是完美的產品、最好用的 NFT 也還沒出現,但只要更多人從「好用」的角度去看待 NFT,而不是只為了尋找「好炒」的 NFT,那麼有一天,或許就再也沒人談論 NFT,而創作上鏈就像是呼吸一樣自然。

當然,這篇文章本身也會是一個 Writing NFT。

相關文章:  哩哩扣扣 #21 誰會是下一個 Ju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