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不去的府中競馬場

2022-09-23

水曜どうでしょう

最近跟老婆開始仿效《玩轉世界瘋很大(水曜どうでしょう)》的做法,出門之前才開始擲骰子決定要去哪。

《玩》劇是一個由大泉洋與鈴井貴之兩個喜劇演員主演,最早在 1996 年(沒錯,已經超過 25 年以前)開始放送的低成本喜劇節目。

劇情結構非常簡單,通常由誆騙大泉洋上通告開始,以擲骰子決定要用什麼方式、去哪個地方,最終目標是在他們的下一個工作之前回到北海道(節目製作組的電視台所在地)。

不同於大部分旅遊節目,他們的重點完全不放在景點本身,而是難以預測的移動過程,因此絕大多數的景點都可以說是「草草帶過」。

二十多年前沒有行動網路跟智慧型手機,因此規劃只能靠地圖跟事先查好的班次表,最常見的移動手段就是腰酸背痛的深夜巴士,以及幾乎無法入睡的自駕夜車,當然也有全程站著的長途電車、狹窄床鋪的渡輪等等,可以說觀眾的樂趣就是看他們近乎自虐的旅行方式。

大泉洋的青澀演出現在看起來可以說是隨性至極,但也因為這種風格流露出的自然情緒,觀眾不會懷疑節目的骰子有沒有作假、重拍,不如說正因為這種演出方式,作假反而會變得不好看了。

這系列喜劇到了 2022 年的現在,任何一個人都看得出來鏡頭晃得亂七八糟、劇本毫無章法、劇組隨性而至,成本低得可憐。但正是因為規格上並不怎麼樣,反而更能體會到作為一個綜藝節目純粹的樂趣。在 Netflix 上就看得到,個人非常推薦。

在不知道目的前提下出門

這週我們的骰子清單是幾個咖啡店選擇較多的大站,最後骰到了府中。

府中會成為清單之一是因為東京競馬場就在此處,我們期望著有一天可以來看賽馬,不過最近這裡沒有賽事,所以來這裡是有一點點場勘的味道。

「不知道目的地」的出門看似是一個浪費時間的舉動,畢竟 21 世紀都過了五分之一,多數人的習慣通常都是查好餐廳、景點等,具有明確的目的去吃最好的、玩最好的,而不是隨意地放空。

但「有意識地不設定目的」則是把自己放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去觀察。譬如到了一個新的學區、新的國家工作,得觀察有什麼地方可以吃、可以玩、可以購物,從中體驗、感受這個地區的不同。

以府中來說,最明確的目標就是競馬場。如果把目的放在競馬場,我們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會在競馬場裡面,但對附近的生活圈一無所知;而這樣「不設定目的」的背後邏輯是就算不去競馬場,我相信府中仍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地方。

用親眼所見來決定下一步

因為個性懶散、隨性且缺乏紀律,我們過了中午才出門,當天到了府中已經是下午四點多,我們先往東京競馬場走去。從府中本町下車,徒步約 15 分鐘可以到競馬場。

下電車之後,我們看到三三兩兩的叔叔伯伯從車站~競馬場這條專屬的通道回來,原本看著這些當地人,還期待競馬場有開放,直到一路逛了大半圈競馬場外側,才確定是因為沒有賽事而不開放。

我們原本就不是為了競馬場而來,即使撲空也是預期之內。不過在正門外面看到了遠處的伏特加像(超小),希望下次有機會再來跟它合照。

再花了 15 分鐘徒步走到府中站,途中的市容頗有臺灣味,要不是少了很多下雨卻從不維護的斑駁髒污外牆之外,我可能會有一點走在台灣的錯覺。

雖說沒有設定目的,但我們仍然有做最低限度的準備,就是在電車上有先查好幾個備選的咖啡廳。在當下的遠近條件與時間限制下,選了這間「UnCharme Cafe」。

從 Google Map 上面看,它的餐點種類夠多、環境尚可、開得比較晚。就這樣,感覺只是「還可以」,看不出價位、座位數、以及更多資訊,只是因為從手機上查看有達平均水準,因此便決定去看看。

這間店的特色是標榜 kids friendly,門口有一個特製的迷你小門,不難想像店門是個打卡熱點,店內甚至有一間迷你小木屋給小朋友玩耍。

進去之後才發現與其說是咖啡廳,更像是 bar 的環境,因此主要人潮會在晚上光臨,我們是第一組客人,因此選到靠窗的位置。

靠窗的位置的確奢侈,但這也是只有「下午四五點跑到沒有觀光景點的府中站」才能享受到的福利。

這種「福利」在別人眼中不是什麼值得羨慕的事情,也不值得貼到社群媒體上讓別人按讚;然而只要我認為這是一種新的體驗,那這個「自己決定」的福利就值得這段時間。

恰巧透過窗戶,看到對面車站樓下有一間泰料理研究所,心生好奇之下便決定那是我們的晚餐。

單論麵本身尚未到驚豔,不過有趣的是他們有一個期間限定菜單,裡面都是跟豬肉的店家合作,我的麵附了一道小菜是燉豬排骨,非常新奇。

台灣的排骨小吃很容易摻雜到碎骨,但這裡的排骨只有燉得軟爛的軟骨部位,因此可以放心咀嚼,微辣的排骨剛好跟清淡的魚露湯頭互相搭配,一重一輕,是有用心製作的料理。

給自己一點承受風險的機會

我們當然可以多花半小時搜尋到評價最好、最想去的店。然而網路上的菜單常常是不完整且過時的、照片角度與採光不同、評論參考性也不足。

日本有 Tabelog 這樣比 Google Map 更詳細的評論網站,但就算查到更多資訊,也沒有辦法保證那就是最理想的店;反過來說,沒人能肯定那些乏人問津、評價不好的店就一定不值得我光顧。

的確,現在的數位資訊產出已經讓人腦無法消化,但數位資訊(Digital Signal)仍然不是全部,我們在電子設備上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捕捉了類比生活(Analog Life)的一小部分而已。

而人腦可以在幾秒內、由五感擷取類比資訊,判斷出「感覺對了」、「喜歡」、「不太對勁」等等結論,至今仍然是我們最好用的內建計算工具。

訓練自己的眼光跟直覺,如果真的踩雷了,就接受它,當作一次寶貴的人生經驗,也是一種回歸純樸的樂趣。

多數人類都是風險趨避者,因為我們害怕失去,所以出去玩就想把踩雷的風險降到最低,但如果所有人都按照這樣的模式行動,旅遊的體驗在出門之前就會被決定好了。

日本住商較分離、晚上打烊也相對早,只要不是太小的站,附近就自成一個生活圈,從商場、超市、百元店、書店、咖啡廳到各種餐廳幾乎都不缺,所以我們才能夠執行比較隨性的計畫。

加上多數地方都有著「人行道」這個台灣最缺乏的基礎建設,就給了我們許多徒步探索的可能。

當然,還有空氣品質較好、花費在維護城市街道外觀的經費明顯較高等等,種種因素綜合起來給了日本徒步者較舒適的環境。

在台灣能不能活得更「類比」一點?或許比較難,但並非不可能,只是活在高度電子化、高度單一性的生活圈,容易忽略了觀察生活周遭的重要性,而這個能力需要從生活中找回來重新培養。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住了好幾年的小街道旁邊發現新的店家或街景,並且感到新奇?如果有,那或許就是另一種持續發現小確幸的方法。

相關文章:  台灣吉日。當我們不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