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 復興計畫(下):SEO 改善成果

上一篇《WordPress 復興計畫(上):個人品牌、生產力與閱讀體驗》著重的是讀者體驗跟辨識度的部分,但一定有人也會好奇「量」的部份成效如何。

一般來說,SEO 的改變需要長期的內容產出、累積網站權威,搜尋排名才會逐漸提昇;但因為這次做了一些改變,導致短期就有一些明顯的差異,因為情況比較特殊,所以也記錄一下。

客觀數據優化

我使用了 https://web.dev/measure/ 這個網站來嘗試優化客觀數據,這個網站會幫你列出非常詳細要改善的項目,最好懂的就是網站效能與 SEO,每個大項都會列出細項,也可以看報告裡面的詳細說明、告訴你如何改善,讓我可以一個一個微調。

其中只有 performance 從很低分逐漸最佳化到 64 分及格邊緣,內容包含移除沒用的 CSS、延遲圖片讀取、正確使用 cache、移除沒用的外掛等等。另外三項一開始就很高分了,所以就沒花什麼心力做改善。

雖然客觀數據是最直觀的參考資料,但很容易走火入魔、花太多時間在讀者根本無感的地方;畢竟使用者的體驗還是比這裡的數字重要,如果使用者打開網站很不爽,就算這裡都一百分也沒意義,而且這邊的評分不會對短期有立即性的影響,所以做到合理的程度,當做了一些大改動、或是隔一段時間再回來檢視即可。


切換網域 writings.techleafwind.tw

上一篇有提到為了提昇個人品牌辨識度,把網域也換了,這是這次改動中對 SEO 影響最大的部份。

首先要在後台把自己的 WordPress 網域更改,當然對應的 SSL 憑證也會需要重新申請,以及最麻煩的就是文章內的連結(文章、圖片)都要更換成新的網域,還有其他平台的連結,不管是不是 canonical link 也都需要換,這部份似乎只能手工完成,但應該也不會有第二次了,所以就做吧。

HTTP 301 以及 Google Search Console 登記

再來必須告訴搜尋引擎以及舊的網域流量必須轉移到新網域,雖然這個步驟不是一鍵完成,但只要 DNS record 設定 301,並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上面登記,Google 就會在接下來的 180 天逐漸自動地把流量轉過來。

雖然說是 180 天,但可能是因為我的站很少文章,實際上搜尋流量幾乎在一週內就轉過來了,並沒有想像中要等那麼久的感覺。

網域名稱對 SEO 的影響:DA(Domain Authority)

除了技術之外,轉移網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謹慎評估網域改變之後對 SEO 的影響。

所有的 SEO 工具都會有一個分數叫做 DA(Domain Authority),某種程度是反向駭客 Google 的演算法,雖然沒人知道正確答案有多接近,但都是根據 SEO 專家長年來的經驗累積,也被多數人採信。

在切換網域的情況中,如果從一個權威很高的網域名稱,換到一個全新的網域,那搜尋流量就會大幅下降;反之,如果原本是一個默默無名的網站,卻繼承了一個很大的網域名稱,那就有可能短時間之內衝上搜尋排名。

雖然理論上有兩種情況,但通常都是第一種,而我正巧是第二種:將權重高的網域繼承。

經營 Medium 自訂網域得到意外的收穫

Medium 有一項功能叫做「自訂網域」,也就是說,雖然部落格是在 Medium,但我的 Medium publication 網址開頭卻可以是 data.leafwind.tw

這個功能在當年必須手動寫信申請,而且推出沒過多久就中止申請了,於是我成為了少數有在使用這個功能的部落格之一,data.leafwind.tw 也從 2017 年一直經營到現在。

這次的改變將 WordPress 網域從 writings.tech 改到 leafwind.tw,也就是 data.leafwind.tw 的主網域。通常 Google 會將子網域(subdomain)視為另一個網站,但在我的例子中,Google 似乎透過內容、連結等等資訊,知道 data.leafwind.tw 與 leafwind.tw 是同一個站,因此共用了網域權重(*註1)。

以下是我的網域權重在第三方服務 https://moz.com/ 中的變化。

因為養了很久的 Medium domain 已經有了 29 分,相對於原本自己經營的 WordPress 只有 13 分,評價一下子大幅提昇,這可能是直接導致短期暴衝的原因,可以在下圖看到搜尋引擎的成效對照。

這是 11/01-11/30 的資料,總共有 7696 搜尋曝光,其中有 413 點擊到 wordpress,而平均排序是 13.2。

而這是 12/19-12/31 的資料,總共有 1.41 萬搜尋曝光,其中 382 點擊到 wordpress,平均排序是 6.3。

前後的差距是每日搜尋引擎曝光變成 4.5 倍、點擊也有 2 倍,排序也從 13 大幅進步到 6,表示搜尋引擎對我的網站評價一口氣提高,不論在排序、曝光、點擊都有顯著提昇。

但也要注意這邊畢竟是搜尋的流量,通常這個渠道來的讀者都是一些泛用的關鍵字,像是「Medium」、「中文」、「寫作」之類,就佔了超過九成,但這類文章卻是我的極少數、平常不太會寫這類的主題,而是資料科學、媒體生態、反烏托邦等等,因此跟我的主要客群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註1:Google 對子網域是否認定同一網站的迷思

Confirmed: Google does sometimes treat sub-domains differently

  1. Google 的確有所謂「網站」的概念(類似於 Moz.com 提出的 Domain Authority 指標)
  2. 在某些情況下,子網域(Sub-domains)及子資料夾 (sub-folders)「可以」被視為不同的網站,當然,這只代表 Google 有能力,並不代表 Google 演算法一定要將它們視為不同的網站,Google 還會根據內容等其他因素去決定它們是不視同一個網站。
  3. 如果原先 Google 將一個子網域視為獨立的網站(相對於其他同個網域的內容),那麼網站管理者把內容從子網域搬到子資料夾之後,可能就會看到網站成效上升。(等同於這些內容從別的網站被搬到自己的網站上)

善用「連結」的力量

搜尋引擎只包含了搜尋的流量,還有其他部分像是社群流量(譬如從 Matters/Medium/Facebook 等網站連過來的),或是直接流量(app 或其他無法歸類)的部份沒包含在裡面。

下面這張是 GA(Google Analytics)的工作階段數量比較,某種程度可以視為整體網站流量。

雖然數字蠻低的,不過可以看到日均工作階段是 6 倍以上,從上一段可以看出,搜尋引擎只給了 2 倍點擊到我的網站,所以一定還有別的原因讓流量上升,我還用了以下幾種方式:

標準連結(Canonical Link)

我在《被跨平台作者忽略的標準連結【一】:為什麼標準連結仍然重要》有提到標準連結的重要性,但原本 WordPress 有點荒廢,所以很多 canonical link 都放在別的站,現在逐一檢視並把 canonical link 設定回 WordPress,這時候就很慶幸有用 Notion database 做管理,所有文章的狀態都很清楚,攤開來一目瞭然。

因為 canonical link 對搜尋引擎來說只是「提示」,而非「指令」,雖然我告訴 Google 這項資訊了,但它不一定要採信,即便我是兩個網站的主人,但做了之後機率就會比較高。

現在 Medium 以及方格子的文章都會有 canonical link 連回我的部落格 — 東京疊塔,所以隨著時間過去,Google 理論上就有機會將搜尋結果逐漸替換成我的部落格,如果它想的話。

但這並非本次的重點,因為網站權重不是一個月內就能用標準連結改善的,所以只是寫在這裡參考。

多重發佈取得優質外部連結:反應在參照連結

並非所有發佈平台都能設定 canonical link,像 Matters 就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在 Google 搜尋很多文章都會顯示 Matters 的連結,而非我自己的部落格。

消極一點的作法就是不要發佈在這類平台,但我目前還是繼續發在上面,原因有三:

  1. Matters 可以獲得很多有意義的回饋,是其他平台完全得不到的
  2. Matters 是 LikeCoin 的主要收入來源
  3. Matters 作為一個優質平台,網域的權重很高,即使搶走一部分流量,但我會將自己的原文連結放在 Matters 文章中,對搜尋引擎來說,這就是所謂的 backlink(類似論文 citation 的概念),對我的部落格來說仍然是正面的影響。

所以,不管有沒有支援 canonical link,Medium、方格子、Matters,全部都會是 backlink 的來源,而加速我的多重發佈流程,長久來說自然就會增加我的網站可信度/可見度。

社群發佈:反應在社交網路

之前有一篇文章《我的寫作模式 2020/08(下)行銷與各平台定位》提到我會將 Facebook 作為特定族群的短期曝光,在資料科學專業的主題中,很容易找到社團讓有興趣的人觀看。

但其他比較難找到特定社團的文章,像是技術管理、區塊鏈等等,我就會嘗試放到 LinkedIn 以及 Twitter,他們也都是一個好的曝光平台,適合放各種廣泛的專業主題、將流量導回 WordPress。

文章互相連結:反應在內部網站流量及參照連結

如果文章有提到重複的概念,能引用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因為不只讓讀者有機會在站內多看幾篇,還有辦法在多平台發佈之後,讓使用者從 Medium 的文章連回自己的部落格,可謂一舉兩得。

但這部份仰賴的就是知識管理系統,否則常常會忘記自己寫過什麼、該從哪篇文章去找,我到現在還是使用 Notion,除了有資料庫的標籤可以搜尋之外,還可以全文搜尋整個空間,非常方便。


博大精深且實驗困難的 SEO

SEO 已經有點像是半失傳的技術,畢竟社群媒體盛行了超過十年,大概也只剩下大媒體網站會針對搜尋引擎最佳化,但我認為在近年社群媒體逐漸被人們認真檢視之後,即使未來「自己擁有一個網站」仍然不會是主流,但至少會比這十年來得多不少。

而 SEO 最佳化就是一個困難的逆向工程實驗,因為做實驗的同時外在環境會不斷變化、自己也會一邊發文,而且短時間很難看出影響,因此我認為這樣的紀錄是有價值的。

相關文章:  我的寫作模式 2020/08(下)行銷與各平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