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銀上架幣安的投票風波,與去中心化的哲學題

這篇文章將從事件風波的觀察開始,帶(扯)到後面衍生思考的「交易所該如何訂規則」以及「去中心化的兩難」。

個人覺得是值得思考的案例,或許未必老嫗能解,但至少希望能做到韭菜能解。(韭菜講給韭菜聽,語言應該比較共通吧 ? )

祕銀上架幣安失敗的來龍去脈

幣安是一個中心化交易所,之前已經舉辦過幾次投票活動,簡單說就是群募(大家一起砸幣安幣)讓某個幣獲得免費上架的資格,7/30 結算前 Mith 以極大優勢穩居第一。

然而隔天最後公告將會上線的是第四名 Poly 幣

黃立成大哥也隨即發了公開信:
An Open Letter from the Founder of Mithril, Jeffrey Huang.

當然,公告之後湧入大量抗議人潮,針對用戶(X)韭菜(O)的質疑,幣安群管理員給了以下說明:

  1. 作假一律剔除
  2. 牽涉用戶隱私無法公開數據


祕銀有做票(刷票)嗎?

時間往回到 7/27,當時就有國外鄉民嚴厲指控祕銀做票,論述是有幾個持有大量祕銀的帳戶,很可能資助了超過八萬票,詳細就不多解釋,對追查金流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看。

Mithril (MITH) Involved in Illegal Voting for Binance Community Coin Vote: 80,000+ Votes Funded By…

不過即使這八萬票是真的做票灌水,但最後祕銀的票數有破百萬,佔的比例也不到 10%,要一口咬定祕銀是「靠做票洗到第一名」,恐怕還是稍微牽強。(當然,可能也有不少是鄉民還沒查到的)

另外,即使這幾個可疑的大戶真的有灌票,也無法確定一定就是祕銀項目方的作為,可能只是某些支持者的個人行為而已。

這也引申出以下要探討的另一個問題:做票並失去資格的標準是什麼?


幣安有辦法做得更好嗎?

剔除刷票可以是一件好事,不過目前看來幣安的規則並沒有很明確,只說刷票會全部剔除,但細節完全沒有提到,比如:

  1. 什麼樣的情況會被視為做票?管理員提到「前後綴一樣並給同一個項目投票」,但兩個帳號後綴一樣就算嗎?還是要兩百個帳號?前後綴要幾個字相同?看起來都是自由心證。
  2. 扣除做票後的合法投票數是多少?以祕銀來說,即使有 80% 是做票灌水的,剩下的票數仍然是第四名 POLY 的十倍;按照比例,除非能證明 98% 祕銀都是灌水,並且 POLY 毫無做票,兩方票數才會接近。對合法的支持者來說,恐怕不能接受。
  3. 又如果標準是「有做票就失去資格」,恐怕就沒有一個幣能上架了。祕銀的確有蠻大做票疑慮,但任何網路投票要「完全不灌水」幾乎是不可能,即便我只開了十個帳號貢獻十票,理論上都是做票,那麼誰來決定「什麼程度才算做票」又會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從「投票上架」看交易所與去中心化系統的兩難

個人不喜歡幣安交易所的作法(但我不會說他們「不對」),原因是在決定「去中心化貨幣」上架的投票,用的是「中心化」的自由心證審查,讓整件事情顯得有些「微妙」,但這次事件也確實顯現了交易所的難處。

如果規則提前公開,白紙黑字不得更改,那麼總會有人找到漏洞,很可能會出現不公平、違反常理的結果。

以這次風波來說,假設事前規定「只有註冊三個月的帳號才能投票」那麼肯定會出現一大堆幣安帳號事先註冊好,等著下一波使用;假設規定「超過十個前綴或後綴的帳號投給同一項目」算是無效票,那麼大家就會用程式批次開九個一樣的帳號去洗,再換一個前後綴,防不勝防。

但如果事前只給一個模糊的規定「做票一律剔除,官方保有最終解釋資格」,又會回到中心化的權力結構,誰來監督交易所?又即使交易所想要保持公正,但難免不會出現一個做票 10% 一個做票 50% 的情況,怎麼決定都會被說偏袒其中一方。

「規矩」而非「規則」

幣安官方所講的「大家知道我們這裡的規矩」並不是規則,他們想用「規矩」讓合法用戶守法,而不是公開講死規則讓大家鑽;也就是說,在一個尚未明朗、難以釐清什麼規則比較好的市場,幣安選擇了偏向人治的彈性作法。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兩難哲學題

雖然有點扯遠了,不過這恰好就是去中心化系統(像是智能合約、比特幣挖礦)所面對的難題:規則講好了保證不會改,但任何規則都一定有模糊地帶,所以總會有人鑽漏洞,這時候不改規則會讓整個系統被某些人惡意操作,改規則(硬分岔)就顯得權力集中在另一些人手裡,選哪條路都可能變得中心化。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最終其實是個哲學問題,個人認為大方向要朝著去中心化走是沒錯的,但我們也不應該把去中心化想得太美好,這中間的路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參考: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 简书


祕銀投資者並非皆為輸家

題外話,乍看之下不能上交易所是持有者的損失,畢竟價格一定會受到消息影響下跌。

但其實在前一天晚上,就有人預料到這件事情並在 MAX 交易所倒貨,導致在結果出來之前,祕銀就大跌超過 30%(NTD 30 -> 20)

究竟是內線消息,或是大戶熟稔交易所上架套路所以提前預測出場,這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唯一確定的是並非買 Mith 的都是輸家,也有人從中獲利。